說到最近閱讀的書籍,一本梅洛蒂‧瓦尼克(MELODY WARNICK)所著的"IF YOU COULD LIVE ANYWHERE"(打破辦公空間的遊牧職場學),書中主要傳達的想法是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,辦公空間突破以往需要固定場域辦公的限制,越來越多的人掙脫空間束縛尋找更符合自己需求或嚮往的環境,除了透過地理套利為自己減少生活成本外,更可在適合自己的環境裡創造更大的收益或價值。當然,在這裡書中說的內容並不是我想在這裡傳達的,有興趣的請自行找書來閱讀,而我只是單純地想感慨一下。
書中有這麼一段話(p.195):「當我親自實驗遊牧選單,我勾選了高網速、良好治安、每月生活開銷期望低於2,000美元,也就是遊牧選單的中間值,後來得出67個結果。接著我又多加幾個篩選條件:美食、工作場所密度高、適宜步行、乾淨,結果網站只吐出三座城市,正好全部都位在台灣:台北、台中、高雄。」不得不說的是,當讀到這一段文字時,像是突然產生某種連結,更像是有了一種被認同的感覺,原來在作者自己設定選單偏好的條件裡,以全球為篩選範圍,最終最適合他的原來是台灣,更確切的講是台北、台中及高雄這三座城市,而自己有幸身處其中之一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這三座城市的城市建設、人文環境及生活成本,是足以符合許多遊牧工作者的選點需求,或許能夠吸引到這些人的到來,但是正如作者在書中拋出的自我提問,他有可能搬到台灣來嗎?他深表懷疑。而這內裡的原因,可能正是令國外遊牧工作者未曾真正選擇遷來台灣的理由。
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,我們會突然發現周遭開始出現許許多多這樣的工作者,就讓我們熱情的歡迎他們吧!